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676|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国资讯] 加拿大影史投资最大的影片,究竟讲了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22:0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李啸天
一、

加拿大,身为美国的近邻,在全球的地位完全被笼罩在邻居老大哥的阴影之下。影视行业,更是如此。

好莱坞动辄上亿美金投资的影片,数不胜数。而加拿大影史投资最大的影片是《帕斯尚尔战役》,投资额为4000万加币,换算为美元不过才1400万元。这点钱在美国连中等投资都算不上,小成本制作往往都比这高。   



但加拿大影人还是敝帚自珍,在加拿大电影界最高奖项的基尼奖(Genie Awards)上,《帕斯尚尔战役》一举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五个项奖,成为那一届电影节最大赢家。

其实加拿大不缺优质的电影人,随便举几个,像导演里的詹姆斯·卡梅隆、丹尼斯·维伦纽瓦都是加拿大人,演员里的金·凯瑞、基努·里维斯、瑞恩·高斯林、瑞安·雷诺兹、瑞秋·麦克亚当斯、艾伦·佩姬,唱歌里的席琳·迪翁、贾斯汀·比伯、艾薇儿等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加拿大人。只是,这些人才,全被好莱坞的虹吸效应给吸了过去,给加拿大本地只留下了一个摸不着的背影。

《帕斯尚尔战役》身为加拿大最豪华的作品,导演兼主演保罗·格罗斯的名气,都不高。除了《帕斯尚尔战役》,也没啥其他值得称道的作品。   


二、

其实,《帕斯尚尔战役》的打分并不高。毕竟,一部投资只有1400万美元的战争片,就别指望能拍得有多漂亮。

我之所以看这部片,也是因为《1917》。

《1917》里讲的战役是发生于1917年4月的阿拉斯战役。历史上,这场战役前,德军的确主动收缩防线,打算以逸待劳,歼击主动出击的协约国军队。于是,这才发生了影片中一个人穿越火线去拯救1500人的感人故事。   



《1917》的故事原型是导演山姆·门德斯的爷爷阿尔弗雷德·门德斯。但是,老门德斯的故事却不是发生在阿拉斯战役,而是发生6个月后的帕斯尚尔战役期间。在这场战役中,老门德斯身为英国皇家来复枪兵团1营的一名传令兵。当时,老门德斯所在营接到上级命令,上刺刀,向德军进攻。他所在的是C连,结果在行动中与另外A、B、D三个连队失联。阿尔弗雷德主动请缨,要求穿过极端危险的“无人区”,人肉去传令。那时候,战场上通常笼罩着5尺半高的薄雾,身高5尺4的老门德斯恰好可以在薄雾掩护下移动而不被敌人发现,所以被允许去传递指令。

这是老门德斯战场上感到荣耀的事,毕竟只身一人就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完成了任务。但是,这个故事里的英军是主动进行,而当下战争片多以反战主题为核心,这个故事并不适合,政治不正确。于是,山姆·门德斯将这个故事提前了6个月,放到了阿拉斯战役里,任务由进攻改为撤退,与反战主题更契合。   



但是,山姆·门德斯成功激起了我对帕斯尚尔战役的兴趣,正好有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次战役,那何不就来看一看呢?

这就是我看《帕斯尚尔战役》的缘起。
三、

“帕斯尚尔战役”,也被称呼为“第三次伊普尔战役”,或者翻译为“第三次伊珀尔战役”。具体来说,“帕斯尚尔战役”是“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一部分,就像“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伊普尔(Ypres),位于比利时,是比利时西佛兰德省部的一座城市,位于比利时西北部的滨海带,是最后一片没有落入德国手中的比利时领土,也是双方激烈争夺的地区。一方想攻,一方要守,几次争夺,将这块带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地方彻底摧毁。

三次伊普尔战役,对双方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战争史也都有特殊的地位。   



三次伊普尔战役,前两次由德军主动发起,第三次则由联军发起。

第一次伊普尔战役,发生于1914年10月19日-11月20日期间。本次战役作为一个转折点,交战双方由此正式进入相持阶段,残酷的堑壕战开始了。一战最让人惊恐战栗的莫过于堑壕战了,原点就发生在伊普尔。此战,德军伤亡13万人,协约国军队损失10余万人。

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发生于1915年4月22日-5月25日。此战德军公然违背《海牙公约》禁止在战场上使用含有化学毒剂的投掷武器的规定,在伊普尔主动投掷化学武器---氯气弹。而且,本次战役的发起,德军目的就是实验化学武器的效果。德军并不打算在西线上彻底打败联军,也没打算占领多少地盘,此战主要是为了牵制联军,以掩护德军在东线展开的军事调动。1915年4月22日,德第4集团军向伊普尔突出部的英第5军、法第20军阵地连续施放6000罐18万公斤氯气。这是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正面10公里、纵深7公里的地带无人防守。回过神来后,联军决定以牙还牙,对德军同样使用了化学武器。此役,英军损失6万人,法军损失1万人,德军伤亡3.5万人。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毒气的战役。   

  



第三次伊普尔战役,发生于1917年7月31日-11月10日。背景是俄罗斯“二月革命”爆发,东线战事结束。协约国打算趁德军尚未将东线士兵转运到西线之前,主动发起攻势,计划占领伊普尔周围的高地,包括帕斯尚尔山脊,最终将征服比利时海岸,减轻德国潜艇在比利时港口作业的日益增长的威胁。

协约国方面,帕斯尚尔的军队是英国有史以来派出的最大的军队,但它不仅仅由英国士兵组成,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南罗得西亚、印度、纽芬兰和加勒比海的人,身为大英帝国的臣民,都必须要服从英女王的征兵,与英国部队并肩作战。

最终,在连绵的大雨之下,双方一番苦战,英国人占领了伊普尔周围的高地,拿下了帕斯尚尔山脉,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五英里。算是取得了小胜,大的战略意图没有实现。经过此役,英军伤亡30万人,法军伤亡8000多人;德军损失约27万人。   

  



在第三次伊普尔战役期间,加拿大人被作为预备队被最后投入战斗,结果在加拿大士兵的勇敢表现下,取得了进展,夺下了帕斯尚尔山脉,但加拿大士兵有15654名被杀或受伤,伤亡惨重。
四、

《帕斯尚尔战役》作为一部加拿大影片,自然是在讲加拿大士兵的战役中的表现。这部仅投资1400万美元的战争片,无法展现整场战争的全貌。甚至,联军方面,除了加拿大士兵,都看不到其他国家的人。

至于《1917》的故事原型阿尔弗雷德·门德斯的表现,当然付之阙如。

不过,管中窥豹,通过本片,也可以看到“斯帕尚尔战役”的一斑。   

  



加拿大军队在一战中表现最可歌可泣的,其实是第二次伊普尔战役期间。当德军第一次使用毒气弹时,东北风把大部分毒气带到法国军团阵地,法国人溃不成军,防线上留下一道6.5公里的空缺。加拿大军团迅速顶上,努力去填补法军留下的空缺。德国人面对加拿大人,一阵强攻后又是毒气。加拿大人一边顶着炮火,一边通过用泥浆覆盖的手绢呼吸,还是被致毒的浓烟呛的奄奄一息,但是他们英勇地撑到了援军的到来,为英国人顶上反攻争取到时间。此战,加拿大人在赌气与炮火下的表现,极其勇敢,为自己赢得了名声。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短短几天内就伤6000余人,死亡2000余人。

之外,加拿大在欧洲战争的高光时刻,还有“维米岭战役”。在法国北部的维米岭,英法联军连战不克,而且消耗极大。最后,将任务安排给了加拿大士兵。结果,加拿大人改变策略,采取重炮连番轰炸的形式,对维米岭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然后派出了4个师约3万人的加拿大军团发动了对维米岭的总攻,最终加军以伤亡1.1万人的代价拿下了维米岭。对此,法国为了感谢加拿大人,直接将维米岭周边一平方公里的土地赠送给了加拿大。所以,至今加拿大在法国本土上都拥有一块自己的飞地。加拿大人在那里修建了一座高达40米的维米岭纪念碑。至今,加拿大国旗都飘扬在维米岭的上空。加拿大政要也多次造访那里,以示重视。   

  

  



至于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情况,上面已经说了。加拿大人作为预备队,作为最后的杀手锏被抛出,在他们的死力冲击下,联军终于拿下了帕斯尚尔山脉,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但整个帕斯尚尔战役,或者说第三次伊普尔战役都是一场无意义的消耗战。伤亡过于惨重,而且战果却寥寥无几。被用来拍反战题材的作品,确实挺合适的。   

  



尤其是,在当时天气预报尚未被准确预报之下,协约国一方在发起进攻之后不久,就迎头撞上了连绵的大雨。整个战场都是一片泥泞,几乎变成了沼泽地,堑壕几乎都要被雨水灌满。雨地上的战争,给双方都带来了极大不方面。飞机也基本无法飞起来。就是硬碰硬地拼死力,拼人头,拼消耗,拼毅力。
五、

《帕斯尚尔战役》的故事,作为反战题材,还有一个奇特的优势。

加拿大远赴重洋去欧洲参战,尽管当时他们代表的大英帝国的臣民,但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英国人的后裔。在加拿大,还有德裔的存在。

英裔人加入协约国一方,为英国而战,很好理解,但德裔就不一样了。

《帕斯尚尔战役》作为一部真人题材改编的影片,就直面了这种矛盾性。

据导演保罗·格罗斯说,这个故事改编自他的祖父的经历。老格罗斯在一战战场上因杀害一名无辜的德国少年而抱恨终生。如同山姆·门德斯将自己爷爷的故事改编为电影一样。格罗斯也将自己爷爷的故事改编后拍成了电影。

《帕斯尚尔战役》的开篇,就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主人公米歇尔自己身边的战友全部牺牲后,怒不可遏地冲进德军的堑壕里,结果发现那里只剩下了一名德国少年。少年斜坐在那里,在看到米歇尔之后,伸出了手求助。不过,米歇尔却将自己的刺刀插进了少年的额头,杀死了他。这个本能一样的刺杀动作,在德国孩子死后,给米歇尔留下了强大的心理阴影,继而退出了战场,返回了加拿大。   



在加拿大,他爱上了一位女护士,不巧的是,这位女护士是一个德裔家庭。女护士的父亲身为一代移民,当战事发生后,就回到了祖国参加了德军,作为德国军人,战死于战场之上。

女护士与弟弟自小生活在加拿大,他们在国内掀起的反德浪潮中犹如浮萍一样,荡来荡去,无所依从。尤其是弟弟,非常想从军,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去参战,以此洗掉自己德裔的身份。但是,他患有哮喘病,几次体检都通不过,军队拒绝接受他。

男主米歇尔也主张这个小弟要好好学习,不要参军。但这孩子还是弄了一个假的医学证明,正式参军了。护士女主以为是男主搞得鬼,故意让自己弟弟去送死,跟男主大闹了一顿。

为了保护这位未来的小舅子,男主决定重返一线。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被编入小舅子的队伍,好时时保护他。

他们一起到达欧洲后,被送往的就是帕斯尚尔战役。   

  



在炮火与遍地的泥泞之中,小舅子活了下来,男主却牺牲了。

整个故事很悲壮,既有带着悲剧的爱情,又有战事的残酷不堪。
六、

影片让人思考。

英裔人、德裔人、加拿大人,到底哪个对,哪个错?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男主在本性被扭曲之后,退出了战场。又在保护他人性命目的中,重返战场,直至牺牲。

值得吗?

一战将加拿大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将人性扭曲,战是为了什么,不战又是为了什么?   

  



战争是为了英国?还是为了加拿大?或者是为了个人?

整部《帕斯尚尔战役》作为一部反战片,对主题的表达还是蛮不错的,凸显出了一战的无意义。揭露了战场上的残酷与荒谬,还有对人性的扭曲。

对于想看更多战争场面的人来说,这部片当然是不太足,毕竟投资额太小,不可能有什么大场面。

不过瘾,但能够让人反思。作为一部反战主题的影片,也算可以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1-11 21:41 , Processed in 0.07778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