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28日,中国驻欧盟使团网站转发了《外交世界》(Diplomatic World)杂志对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的专访;采访者为该杂志首席执行官迪特里希(Barbara Dietrich)。以下是专访实录:
《外交世界》报道截图
《外交世界》:傅聪大使,欢迎来到布鲁塞尔。作为中国驻欧盟大使,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您希望在任期内取得哪些进展?
傅聪:很高兴接受《外交世界》的采访。去年底,我很荣幸出任中国驻欧盟使团第15任团长,同时也深感重担在肩。应该说,我来欧履新恰逢其时。此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胜利召开,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内外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信号,为中国对欧政策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总体框架。到任前几天,我又有幸参与了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的会谈,两位领导人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为下阶段中欧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到任以来,我同欧方政府、商界、智库、媒体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也进行了深入交流。我发现,大多数人士都支持中欧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反对“新冷战”和“脱钩”,这令我备受鼓舞。同时,我也感到,一些人对中国还存在不少误解甚至偏见。因此,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我将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推动改善中欧关系的政治氛围,二是在中欧务实合作方面争取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
具体来说,我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和恢复中欧各层级交往,包括中欧领导人会晤、五大高级别对话等70多个对话机制,这是我的首要工作。近期,中欧举行第38次人权对话,取得良好效果,开了个好头。二是促进务实合作。中欧经济互补性强,2022年中欧贸易额达创纪录的8473亿美元,双方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巨大。三是加强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将双方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公共卫生、核不扩散等领域共识转化为行动。四是增进人文交流,推动双方文化、旅游、教育、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
《外交世界》:2022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王毅发表题为《胸怀天下,勇毅前行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的演讲,表示中方“乐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期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国际竞技台上,中方希望欧盟在哪些领域做出更好表现?
傅聪:王毅主任在这场演讲中明确指出,友好是中国对欧政策的主基调,合作是中国对欧政策的总目标。中方将密切中欧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到任后,我更深刻感受到,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发展的好不好,对世界的走向举足轻重。中方始终高度重视中欧关系,认为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双方是伙伴不是对手,是机遇不是威胁。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中欧有一些分歧。这很正常,关键是要通过沟通对话增进了解,加以管控,妥善处理,避免影响正常合作。
中方支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希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主要大国里,能这么旗帜鲜明、始终如一支持欧盟战略自主的,恐怕只有中国。我们认为,欧盟坚持战略自主理所应当,这符合欧盟是多极化世界重要一极的定位。坚持战略自主,就应根据自身利益和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决策,不屈服于外界压力。我们也乐见欧盟发展对华关系时坚持战略自主,确保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外交世界》:当前,欧中投资协定被“冻结”。您对该协定在短期或中期内“解冻”持乐观态度吗?如果该协定能够被批准和执行,将对双方带来哪些利好?
傅聪:中欧投资协定是双方经过7年和35轮谈判达成的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双方都显示出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双方企业提供高水平市场准入机会。就中方来讲,中方首次对所有行业作出市场准入承诺,迄今为止开放程度最高,涵盖领域不仅限于制造业等行业,还包括新能源、云计算、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领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欧方经济界对中国市场准入的关切。双方还就补贴透明度、国有企业、禁止强制技术转让等达成协议,有利于为企业提供公平、可预期、透明的营商环境。此外,双方在协定中还纳入可持续发展重要承诺。应该说,这份协定对双方经济界都是重大利好,有利于将中欧经贸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
但很遗憾,目前该协定由于制裁被搁置了。我不想再追溯历史,讨论在制裁问题上到底谁对谁错,因为这种讨论不会有结果。我们应该向前看,我已向欧方同事提出同时解除制裁的提议,也对欧方的其他提议持开放态度。只要是基于平等和互利基础上的解决方案,我们都愿意考虑。总之,我们真诚希望同欧方一道克服困难,尽快释放这份协定对推动中欧合作的巨大潜力。同时,我也要强调,这份协议是互利共赢的,不是谁对谁的恩赐,协议往前推进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傅聪大使(右)与迪特里希(左)交谈(图源:中国驻欧盟使团网站)
《外交世界》:如何改善欧盟对华认知?如何充分挖掘双方的善意和相互理解以加强欧中对话?
傅聪:根据今年1月的一份网络调查,中国人对欧洲的好感度是比较高的,远高于对美国。同时,我也了解到,有民调显示,一些欧洲人对华负面认知可能有所增多。我想这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双方总体的政治氛围有待改善,二是疫情使双方交流受限导致了解减少,三是一些对华不那么友好的政客和媒体持续对中国抹黑炒作。
许多欧方人士向我表示,大部分欧洲人没有去过中国,对中国的印象和看法基本来自媒体的二手甚至不知转了几道手的信息。随着疫情趋缓和旅行限制放宽,双方人员往来将增加,相互了解也会增多,我相信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会更加全面、客观。百闻不如一见,我鼓励更多的欧洲人到中国去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一个立体、多元、真实的中国。
《外交世界》:当前,跨境旅游正在恢复。中国的旅游行业复苏情况如何?欧中旅游合作前景如何?
傅聪:去年11月以来,中国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目前,全国范围内民众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消费需求全面释放,旅游出行增长明显。比如,今年春节假期(1月21至27日),中国国内旅游出游约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
欧洲向来是中国游客境外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也是欧洲游客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发生前,2019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达到历史新高1.55亿人次,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一位。根据法国旅游发展署统计,2019年到法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达220万人次,给当地带来约35亿欧元收入。如今,中国出境游按下“重启键”,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开始出现在欧洲各地。在此前同欧洲旅游界人士的交流中,他们都热烈期待中国游客回归。我也相信,这将为欧洲国家经济复苏带来更多希望和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