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423|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专访《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没想到观众能破解“图丫丫”房间的秘密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07: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正在全国院线热映,截至2月10日上午9点,内地总票房破35亿。影片在剧情、视效全面超越前作的同时,以更为宏大的集体主义叙事角度展示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在刚刚落幕的春节档大放异彩。  

近日,导演郭帆接受观察者网专访,分享了更多幕后故事。他是否愿意成为“数字生命”?吴京、刘德华为何看到道具老师就“恨”得咬牙切齿?“老诺夫”和“医保哥”等外籍群演又有着怎样出人意料的故事?“球学家”们做了什么让郭帆都震惊不已?众多“谜团”,将一一解答。  

脱离原著探讨“数字生命”,有创新也有挑战  

正如刘慈欣所说,《流浪地球2》的剧情已经与原著同名小说关系不大,几乎是电影团队的一部原创作品,光是重新编写的世界观概设就超过10万字,比原著还长。  

他惊讶于影片体现出国产科幻片在制作能力和水准上的超越和提升,“这给人一个很大的鼓舞。”  

   

影片撇开“飞船派”与“地球派”之争的原著设定,转而关注新议题“数字生命”,阐述了一种将意识和记忆上传至数字世界以实现理论“永生”的设定。  

在郭帆看来,现在是个适合关注现实与虚拟的时候。他说,原著小说连载于2000年左右,那时我国的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都不发达,而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当下,随着“脑机接口”“元宇宙”等话题的热议,“数字生命”已然从科幻概念变为一种现实概念,引入剧情能够让现在的观众感受更深,更有代入感。  

其次,“数字生命”这一新角度也能帮助主创人员拓宽“小破球”的世界观。郭帆透露,未来剧情发展或将突破现实世界的维度限制。  

   

影片对于“数字生命”的态度虽偏向于否定,不过郭帆对于自己“成为”数字生命并不反感,“只要不加班,我觉得还行。”  

而听到有网友说要让“数字郭帆”在多维世界里无穷无尽地拍电影,他十动然拒:“那还是让我走了吧。”  

   

《流浪地球2》对诸如“数字生命”等设计的构想,在满足观众想象力的同时,还经由20多位来自中科院计算所、力学所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他们所组成的科学顾问团队进行科学推演验证合理性,最大程度给予观众真实感。  

郭帆曾笑谈此事称,“最喜欢看科学家吵架,各说各的公式,我还插不上嘴。”无论是太空电梯的合理性,还是地球停转后改为60小时制,皆是如此。  

由于“数字生命”等设定的引入,《流浪地球2》有着明显比前作更为深入细致的科幻元素和思哲角度,这些改变均来自于主创团队对第一部的映后调研结果。  

2019年,名不见经传的《流浪地球》横空出世,被喻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但深知一切成绩都多亏是观众足够宽容,主创团队不敢骄傲,待下映半年观影热情褪去后,重新组织调研工作,欢迎观众“纠错”“找茬”。  

郭帆告诉观察者网,当时的调研结果中,有不少观众就指出第一部中关于科幻和思想深度的展现比较少,因此续作中特别做出“针对性”改善。此举让中国科幻电影从仅仅追求视效奇观以外,更有了对哲学层面进一步的探求与表达。  

   

“其实很多第二部里的内容都跟第一部的调研有关,我们罗列出观众的需求再作为目标去创作。”他补充道。  

不过,这自然也会增加《流浪地球2》的观影门槛,进而影响观众的接受程度,甚至是票房收入。  

对此,郭帆坦言自己其实“一直都在担心”,但也做好了准备,待下映后团队将展开新一轮调研,在第三部的拍摄工作中“对症下药”。  

视效突破的关键,在于完善流程的建立  

坠落的太空电梯、飞船穿梭时的撞击、被陨石击毁的城市……在《流浪地球2》中,较第一部更燃的地球末世特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与普罗大众的评判不同,郭帆认为团队在视效方面获得的更大突破,其实是经过几部影片的历练,他们终于建立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视效工作流程。  

“单个镜头非常完美,意义不大,因为你不知道他背后到底是几个人,用了多久时间完成的”他解释道,“真正难的是,我们可以在既定的时间内,成批量地生产这么震撼的视效镜头。”  

郭帆透露,现在他们已经将这套视效工作流程迭代升级到了第三代,能够限时完成3300多个视效镜头加上1000多个换脸镜头。而且在掌握换脸特效的制作后,团队凑齐了“最后一块拼图”:他们基本已经能够全面涵盖所有视效制作门类。  

   

《流浪地球》中75%的特效由国内团队制作,第二部时这个比例上升到了90%,也因此有人将“小破球”系列称之为“国内特效人集体制作的结晶”。  

郭帆说起与海外视效团队的合作经历时直言,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导致双方的沟通成本都极大,“即便是用中文和自己人沟通,都可能说不清楚一个镜头,更何况还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翻译。我说‘都在酒里了’,你马上能意会,可怎么翻译呢?他(外国人)可能还要问‘什么在酒里?’。”  

做“小破球”系列中,郭帆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问题,包括且不限于海外团队不理解“为什么要带着地球跑路”。  

如今随着国产视效流程的诞生,郭帆认为此时正是大幅采用国内团队的适当时机,“这样可以不断迭代这个流程,不断让我们自己的艺术家能够成长。”  

至于外国团队乃至外国观众难以理解中国人留恋故土的“宇宙级浪漫”,郭帆则在郑州路演时回应道:“安利给海外的过程,我们一部一部的来,这部不太明白就等下部,总有一天他会理解的。”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12-17 02:45 , Processed in 0.07496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