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92所在京高校已开启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60余万大学生已陆续返回校园。因为疫情防控需要,高校采取“相对封闭管理”,倡导学生“非必要不出校”。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各高校应当结合本学校和所在地的特点,合理设定防疫的措施和要求,发挥每个人防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此外,本月,直航北京的国际商业客运航班稳步有序恢复,留学生返校须按相关要求集中观察。
面对部分大学生的疑问,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表示,高校最大的特点是集体生活,同学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戴口罩这种防控措施,在宿舍生活中很难完全落实,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就要从源头上减少感染病毒的可能,这也是倡导“非必要不出校”的基本考虑。
昨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级本科、研究生新生开始入校报到,开启校园生活。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回顾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以及大连和乌鲁木齐发生的疫情,当第一个病人出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一定范围的传播扩散了,这时再进行防范已经晚了。在吴尊友看来,目前执行“非必要不出校”,非常有利于疫情防控。他建议大学生别把“非必要不出校”当“约束”,“如果真的发生疫情,学生成为学校疫情传播链的源头,也会感到自责,所以大家应该从科学的角度,从担当起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理解这项政策,能够接受,并且能够很好地做好宣传。”
狄涛表示,倡导“非必要不出校”是希望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律。从近期北京高校学生返校实际情况看,广大师生对学校防控措施总体是理解和支持的。
充分沟通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据透露,目前也有个别学校执行措施存在僵化、一刀切的现象。市委教育工委要求各校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生活,动态地调整防控措施,充分沟通,形成师生共识。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高校应当结合本学校和所在地的特点,合理设定防疫的措施和要求,在切实落实“四方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发挥每个人在防疫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希望校内戴口罩、排队一米间距等措施,能慢慢成为大家的习惯,增强防疫意识。
目前,不少高校在执行“非必要不出校”措施时,已形成较好经验。
例如清华大学实行备案制,学生离校,只需在线提前报告出校事由、出行轨迹、进出校时间等相关信息,提前报备后,无须审批即可进出校园。李奕表示,这样做看似缺少对学生的约束,但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激发每个人的自觉,最终将防疫举措落到实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规定,学生如因就医、求职、实习、探亲、理发、购物等合理需求需要临时出校,均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网上办事大厅提交申请,写明外出事由、出入校具体时间、所有停留地等信息,学院审批备案后,学生在校门处核验审批表单并扫描二维码后即可出校。
假期出游须做好防护
今年十一、中秋节相逢,双节假期将至,假期能出去玩吗?
李奕表示,“十一”假期是相对长的法定节假日,学校不能把这段时间当成一次停课再复课的过程,管理上应当和普通的周六日假期一样对待。具体到假期中学生出校如何管理、出京怎么进行健康监测和落实防疫要求等问题,学校在制定方案时,应当参考社会整体的防疫要求,做出合理安排。
吴尊友表示,目前已全面恢复正常的生活,假期大家当然可以出去玩。旅行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因外出旅行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陌生人,而大家并不清楚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旅行经历。”吴尊友提醒大学生,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不要和陌生人交谈,要勤洗手。
留学生纳入学校防控体系
本月,直航北京的国际商业客运航班稳步有序恢复,留学生包括外籍教师以及滞留境外的师生是否可以返回了?
吴尊友说,目前疫情的国际形势非常不乐观。留学生来自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所处地疫情情况不同。他们的回归,是各高校校园疫情防控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特别重视的方面。
狄涛表示,将按北京市疫情防控的统一要求,对入境人员集中观察14天,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相关人员符合解除集中观察的条件后,返回学校,还要转到学校的健康观察点,再进行7天的健康监测。
据介绍,按照相关要求,各校已将所有留学生纳入学校防控体系。有些学校在疫情严重期间还给留学生寄口罩和健康包,针对留学生的线上教学供给也没有中断。
小贴士
1、在校园内戴口罩,尤其是有鼻炎的学生戴口罩,会不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我本人就有过敏性鼻炎,从1月以来坚持戴口罩,犯鼻炎的时候少了很多,戴口罩不会对呼吸系统有什么负面影响。大家在运动时不要戴口罩。
2、吃饭时不戴口罩,会不会不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吃饭的安全不用过分担心。讲话才会产生飞沫,平时呼吸产生的飞沫量小,距离也很短,是不会造成传播扩散的。不过吃饭时尽量避免交谈。
来源 北京日报 | 记者 刘冕 和冠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