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205|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让数字应用弱势群体也能乐享“智生活”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22: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G新阅读、远程医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在线教育……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丰富多彩的新兴数字服务让人大开眼界。如今,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但与此同时,由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数字鸿沟”也客观存在,由此引发的各类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健康码、通信行程卡等被广泛应用,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一些老年人难以适应。有的对这些数字化产品心存抵触,有的则是想学而“力不足”。对此,专家呼吁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消除“数字鸿沟”,让数字化技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因物理设施产生的“数字鸿沟”已非常小  

疫情期间,上网课成了学生们的一种常态,但也有部分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一度处于“脱网”“半脱网”状态,无法正常上网课。另外,一些老年人至今仍然不会使用网购、网约车、移动支付等相关软件,成为数字弱势群体。  

“当子女们可以熟练使用手机浏览疫情动态、购物、玩游戏或刷短视频时,自己年老的父母可能还停留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的阶段,没有跟上数字化的脚步。这种‘数字鸿沟’可能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湖北武汉一位下沉社区干部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互联网产生以来,“数字鸿沟”就一直是各界人士所关心的问题。之前,人们对“数字鸿沟”的担心主要是互联网物理接入方面的鸿沟,即担心数字基础设施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使一部人因为物理设施的原因而无法接入互联网,从而产生“数字鸿沟”。这类因数字基础设施差异而产生的“数字鸿沟”,可称之为第一类“数字鸿沟”。经过多年努力,这类“数字鸿沟”在我国已经非常小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较2018年底提升7.8个百分点,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5.9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村村通”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两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同步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9%。  

“也就是说,因为物理设施而产生的‘数字鸿沟’正在被消灭。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正在由基础设施差距、收入差距等原因向知识差距转化,城乡之间仍存在着实际的‘数字鸿沟’。”李勇坚说,当前,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年龄因素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因为不懂电脑网络技能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1.6%;因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9.5%;因为年龄太大或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4.0%。  

新技术将降低互联网使用知识门槛  

有专家认为,疫情使我国网络快速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老年人口渗透,疫情期间的网络生活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网络普及率。如果我国网络普及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85%的平均水平,将产生2亿至3亿新网民,我国可以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而且新网民也将成为新的数字消费者。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指出,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保障消费和就业、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  

“未来,新基建将迎来大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底层支撑。”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在线服务、网络消费等互联网业态将进一步繁荣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万物互联将形成大连接,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红利共享。  

在数字化浪潮之下,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加剧“数字鸿沟”?  

对此,李勇坚认为,在适当的政策支持下,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加剧“数字鸿沟”。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降低互联网使用的知识门槛,这将使因知识差距而产生的“数字鸿沟”缩小;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信息沟通方式等,这也将促进非网民上网,从而缩小“数字鸿沟”。  

例如,移动支付、移动出行、视频直播、短视频等线上线下融合应用不断拓展新模式、新商圈、新消费,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分别为8.50亿、6.35亿和5.32亿,网民使用率分别为94.1%、70.3%和58.9%。网络视频(含短视频)已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互联网应用类型。  

“这些现象说明,新技术带来了更多互联网应用,这些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李勇坚说,从本质上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仍将持续向社会经济深层渗透,各种商业模式创新仍将持续,数字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抓住机遇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如今,87岁的“济公爷爷”游本昌经常会在网上发布人生感悟、艺术心得方面的短视频,收获了1500多万粉丝;今年4月,广州老人江敏慈入驻B站,成为一名up主(视频博主),用短视频的形式与网友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仅用三个多月就积累了30多万粉丝……当一些老人与网络社会脱节的同时,也有一些“潮范儿”老人入驻抖音、B站、快手等网络平台,和年轻人同台竞技,甚至成为“网红”。  

“数字鸿沟”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不能因噎废食。在看到“数字鸿沟”可能会给贫困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造成社会和经济劣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数字技术将带来无限机遇。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兴国家和欠发达地区有了利用后发优势跨越发展的机会,要站在新起点迎头赶上,但如果不能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数字鸿沟’就会被进一步拉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多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出台相关政策,努力缩小“数字鸿沟”。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1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乡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大幅提高,依托互联网开展的农村创业创新蓬勃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基本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李勇坚表示,由于知识差距已成为“数字鸿沟”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未来消除“数字鸿沟”,需要建立公益性的培训制度,对使用互联网、数字技术有知识障碍的人提供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础的互联网使用知识。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出更加易用的界面,提供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等,降低互联网使用门槛。  

“要开发出更多易用、有用、可用的互联网应用。”李勇坚说,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解决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很多互联网应用在易用、可用、有用等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同时,他建议,要进一步降低互联网使用成本,比如,降低智能移动电话终端成本和上网费用等。  

另外,也有专家认为,消除“数字鸿沟”,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的需求,特别是相关科技产品设计应关照老年群体的诉求,保障其权利。子女们应主动发挥“反哺”作用,手把手教会自己的父母使用手机上网。各地社区、村庄、老年大学以及公益性机构等,可组织针对老年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培训活动,帮助其追上数字化发展的浪潮,甚至化身“网红”乘风破浪。  

当然,“数字鸿沟”不只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同样存在。专家呼吁,要加快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数字经济治理模式,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推动世界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使各国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1-10 23:41 , Processed in 0.07468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